2020年春節前的一個周末,中國建設報記者與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城市裝配式建設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城市裝配式建設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研究員胡永生教授在清華大學吳良鏞院士工作室就裝配式建筑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對話。
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城市裝配式建設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研究員胡永生教授(中)在工地考察時與相關人員交流。 胡永生 供圖
中國建設報記者:胡教授,城市裝配式建設研究中心是何時成立的?主要工作內容有哪些?
胡永生:城市裝配式建設研究中心是2017年成立的。作為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鋼結構裝配式集成建筑全產業鏈的研究部門,城市裝配式建設研究中心匯集了知名的院士、大師、教授、專家、學者,共同進行系統化的研究,旨在向全國的企業提供全面、開放的服務。城市裝配式建設研究中心自成立以來,積極研發、推廣和普及鋼結構裝配式集成建筑技術、推動產業升級,構建規劃新型現代創新產業集群體系,建立有利于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的機制,培育、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搭建產業與科研之間的橋梁,建立全產業網絡管理運營應用系統,開展裝配式產業園發展規劃和綜合城鄉建設發展等工作。
一是明確產業定位。鋼結構裝配式建筑是現代產業化、規?;?、通用、生態、安全、高效、高質量生產的先進智慧制造業。
二是目標思路梳理。根據鋼結構裝配式建筑產業集群發展目標定位,理清發展思路,梳理出產業發展脈絡。規劃產業園布局,服務綜合城鄉一體化科學完美建設。
三是產業集群整合。構建鋼結構裝配式全產業鏈協同運作互動系統,進行產業集群上下游整合,形成集群化、基地化供應鏈金融協作產業集群模式,實現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減少浪費、資源循環利用,經濟、生態、社會效益共贏。
四是規范工藝流程。根據鋼結構裝配式集成建筑產業結構調整、工廠化制造新特點新需求,組織研發適應產業化的關鍵共性的急需的通用制造技術,為該行業提供產業化的制造思路、模式、技術、工藝、標準、流程、配套系統及科技成果應用實施化的試驗、驗證環境。
五是滿足市場需求。規劃鋼結構裝配式集成建筑產業發展,適應多樣化市場需求,包括國防和軍事設施建設需求,開發創新具有普遍適用價值的科技、設計、加工制造的鋼結構裝配式集成建筑系統。
六是開展國內外的合作交流。對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促進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擴大海外市場占有率。
七是輸出科技成果。通過市場機制實現技術轉移和擴散,輸出鋼結構裝配式集成建筑先進技術成果,成為科研與產業之間的橋梁和紐帶。
八是培養產業人才。著力解決制約鋼結構裝配式集成建筑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為鋼結構裝配式集成建筑行業培養工程技術研究與投融資、管理等的高層次人才。
九是產業全程服務。提供鋼結構裝配式集成建筑技術、產業規劃、實驗、檢測和咨詢、論證、課題服務;提供運營管理網絡系統;扶持新型高科技鋼結構裝配式集成建筑制造及配套企業。
中國建設報記者:您作為裝配式集成建筑體系的發明人,請介紹一下裝配式建筑與鋼結構裝配式集成建筑有什么區別。
胡永生:目前,有關方面對裝配式建筑的定義是:裝配式建筑是用預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裝配而成的建筑。我認為,裝配式建筑是建筑生產方式升級的初級階段,未來的裝配式建筑,需要將系統化全方位思維和各種產業優質資源集成整合,由建造生產方式再升級為智慧制造方式集成生產的高級階段。
以鋼結構裝配式集成建筑為例,其是通過設計、選材、生產、制造、倉儲、物流、安裝、金融、結算、智慧全程管理的集成與整合,是采用安全、通用、智慧、綠色、生態、低碳、節能、環保、高效、藝術、可循環、重復、再生利用的先進原則理念指導,將精準化系統的理念、技術、設計與智慧制造的綜合優化集成。它把90%以上零部件,通過精準通用的加工工藝組裝成為組合構件,使之成為商品,再通過產品系列化的現代智慧制造方式,以產品滿足使用需求功能為交付目標,用制造產品的思維來集成統籌通用、精準、深化、吻合設計,完成交鑰匙工程,提供完整配套的產業化智慧制造產品。
鋼結構裝配式集成建設技術體系整合集成了各個產業經濟中各個階段或領域的技術發展成果,進行多學科的交叉研究與整合集成,形成設計、選材、結構、圍護墻體加工、裝飾、幕墻、門窗、家具、電器、景觀、新能源生產(水、電、氣)、空氣凈化、智能化設施設備、新能源、部品和精密配件、污水垃圾源頭智慧分類資源化回收循環再生利用等與建筑一體化的鋼結構裝配式集成建筑技術體系模式。
中國建設報記者:您曾說:“當建筑結構與圍護墻體的應力變形系數相互不匹配(都強)時,難免出現墻體裂縫、滲漏等質量問題?結構和圍護墻體應該有主有次,這樣,對建筑更加完美?!蹦@樣講,是基于什么樣的原理?
胡永生:是的。我確實在多個場合講過:“結構和圍護墻體應該有主、有次,這樣,對建筑科學來說更加完美?!?/p>
在建筑設計與選材時,不能只考慮單一材料的強度和質量,更要考慮全部材料使用的主次關系和應力變形系數的匹配,因為,裝配式建筑是結構與圍護體系等相互連接組合協調作用的完整系統。我認為,裝配式建筑應以結構安全為主、圍護系統為輔并滿足適應結構的變形系數要求,再滿足圍護墻體各項功能需要。
中國建設報記者:您有很多社會兼職,譬如,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職業博士導師、遼寧大學書畫研究院副院長、沈陽師范大學特聘教授、世界華人建筑師協會低碳生態環境委員會主任等,這些社會兼職對建筑設計和科研有哪些幫助?
胡永生:我認為,不同的學科都是融會貫通的,涉足不同的領域對我的學習、工作幫助都非常大,這也是我熟悉社會、學習知識、感知需求、充實智慧的重要途徑。
建筑不僅是美學的創作和遮風避雨的表達與實現,更是以人為本并且滿足人的安全、舒適、方便、健康、高效、行為、文化需要的實用載體空間,不僅僅體現在設計上,也更需要創新的高質量的科研成果集成。建筑設計需要靈感、責任感和社會各個專業學科的知識與養分,多參與社會活動有益于了解社會和人對理想建筑的各種需求,可以豐富閱歷、激發靈感,并歸納出個性與共性需求,讓我能夠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審視和理解需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可以打開我的所有感知系統,收集bob.com設計和科研所需要的一切信息,進行歸納、整合、優化集成。做到真正以人為本地進行建筑設計和精準研究,實現鋼結構裝配式集成建筑的科學、美學、經濟、環保、智慧、節能、安全、舒適、高效等要求,以不同場景、不同功能需求去設計和研發出符合各行業和人們需要的鋼結構裝配式集成建筑設計及科研成果。
中國建設報記者:清華大學為什么要做《中國裝配式集成建筑產業發展規劃報告》課題?請介紹一下該課題。
胡永生:近年來,我國積極探索發展裝配式建筑,但大多仍以部分預制部分現場澆筑混凝土建造方式為主,真正意義上的裝配式集成建筑的預制、安全、高效、經濟造價的比例和通用化、規?;?、產業化制造程度比較低,與發展綠色、優質、高效、安全建筑的要求以及先進制造方式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此外,我們認為,當前,對裝配式建筑存在概念模糊、界限不清、標準不一、不正當競爭、產業化優勢不明顯等問題?;谘b配式建筑的鋼結構、混凝土結構、木結構三種結構并存的現狀,需進行系統的對比和分析,我們選擇出最優化的可全面推廣的規?;?、產業化、可循環利用資源、持續、優質、科學、安全發展的鋼結構裝配式集成建筑全產業鏈解決方案。
清華大學作為歷史悠久的世界一流大學,具有深厚廣博的學術、科研和眾多學科教學資源,學術研究、科技成果轉化和規劃與設計水平在國內名列前茅,具備雄厚的科研、規劃、設計實力與豐富的實踐經驗隊伍。進行《中國裝配式集成建筑產業發展規劃報告》課題研究,是為了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的指示精神,踐行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吳良鏞教授等提出并倡導的現代人居和符合公共安全建設理念,促進我國鋼結構裝配式集成建筑產業健康發展,在學術上奠定理論基礎,在技術上研發編制相關標準,在產業化實踐上組織構建落地全產業網絡運營管理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是建筑業“舊貌”煥“新顏”的十年,是加速筑牢筑深安全防線的十年,更是不斷改革、不斷創新的十年。行而不輟,履踐致遠?!胺欠彩辍钡某煽儐握蔑@的是中國建造的雄厚實力,奏響了質量安全的澎湃樂章。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化水平逐步提高,各地積極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在創新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城市發展韌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河南信陽:融合“藍綠灰” 建設宜居城——打造丘陵地區“藍綠交織、水城共融、安全韌性”的海綿城市示范
信陽市牢記“兩個更好”囑托,堅持生態立市戰略,先后獲批國家首批黑臭水體治理和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雙示范市”,并將“海綿城市建設”作為加快老區振興、加速綠色崛起的重大政治任務,寫入《中國信陽市第六次代表大會的報告》中
三江湖國家濕地公園(以下簡稱“濕地公園”)位于涪江綿陽段的中心區域,因涪江、安昌河和芙蓉溪三江匯流而得名,綿陽市民習慣稱之為“三江湖”。
辦得好不好 由您說了算——2022年福建為民辦實事項目“好差評”活bob.com動征集評價